泰坦尼克號DVD,TitanicDVD,易碟藍光專賣店-www.rutenmall.com
歡迎來到露天商城! 會員登入免費註冊/加入會員
以下*標為會員必填資料:
  *
  *
  *
  *
    【此項可留空不填】
  *【以09開頭+後8位】
  * 常用郵箱

泰坦尼克號DVD,TitanicDVD,易碟藍光專賣店-www.rutenmall.com

首頁 > 藍光光碟/BD> 其他藍光
藍光原版【泰坦尼克號/Titanic】1997年
直購價:NT$900
  • 發音:英語發音
  • 字幕:中文字幕
  • 碟數:2
  • 集數:全集
  • 介質:BD
  • 包裝:全新盒裝
  • 運費:NT$150
  • 運送方式:貨到付款
數量:
溫馨提醒:支持黑貓宅配,全家、萊爾富、711門市!
  • 拍賣檔案
  • 問與答(0)
劇情簡介

SJ-1471A 泰坦尼克號/鐵達尼號/Titanic (1997) (2BD)
【獨有原版及全中文導航雙模菜單】獨享派拉蒙美A、福克斯港A 2D及3D版本、福克斯C區多版本藍光復合集大成版,薈萃英2區4碟豪華收藏版DVD及中法日泰悉數官方素材精華,正片碟【全市場獨家】選用3D版Open Matte撐爆16:9螢幕版本視頻(畫面資訊較2D版豐富),我心依舊DTS-HD 5.1高清無損原音,集成北影98/中錄德加拉/2012中影公映5.1三國配及明珠臺粵配,官方中英法西日韓泰字幕,【全市場獨家】複合C區官方三評論中文字幕(刪剪處精准增補),更有舉世無雙新舊世代融為一體之獨家複合英2區小白兔功能,花絮碟保留原版完整幕後花絮內容(附官方中英法西日韓泰,攜帶評論音軌花絮悉數附漢化評論),更有額外集成英2區4碟豪華收藏版獨有花絮內容超值加贈,皆附全程中文字幕,ROM獨家內附4CD珍藏版OST數據包
英語DTS-HD5.1 英語2.0-224K 法語2.0-96K 國語5.1-448K 國語5.1-448K 國語5.1-384K 粵語2.0-96K 日語2.0-96K 泰語2.0-96K 英語講評2.0-96K*3
英 法 西 中繁 中繁 中簡 日 韓 泰 中簡評1 中簡評2 中簡評3(印尼 馬來 英評)
碟一:·小白兔模式播放
碟二:·《泰坦尼克號》回憶錄 (1080p, 1:03:47)
·泰坦尼克號:詹姆斯卡梅隆的定論 (1080p, 1:36:16):
·刪除場景及第二結局(攜講評音軌) (1080p, 57:32)
·幕後場景 (480p): 01:03:36
·建造“泰坦尼克號” (攜講評音軌)(480p, 4:23)
·詹姆斯·卡梅隆的深入介紹  (480p, 15:32)
·泰坦尼克號工作人員錄影帶 (480p, 17:55)
·影像處理 (480p): 03:15·視覺效果 (480p): 07:47·泰坦尼克的模仿  10:16
·音樂錄影帶:“我心永恆”--席琳·迪翁  4:45
·“海洋之心”-HBO先睹為快特輯 27:33 (英2 4碟豪華收藏版)
·“破土動工”-福克斯特別節目 42:47(英2 4碟豪華收藏版)
·宣傳特輯 18:21(英2 4碟豪華收藏版)
·“1912年的新聞片斷”特輯(攜講評音軌) 02:13(英2 4碟豪華收藏版)
·泰坦尼克一遊(攜講評音軌) 07:36(英2 4碟豪華收藏版)
·預告片(8段) (無外掛)
·電視廣告片(8段)(無外掛)
·畫廊(無外掛)·繼續你的3D之旅(阿凡達 6分36秒)(無外掛)
·ROM:4CD電影原聲音樂數據包
“卡神”成就\"世界之王\"稱號作品,小李專業陪跑20年開端,影史上唯一可與《賓虛》奧斯卡得獎數比肩災難愛情經典
◆◆影片資訊:
中文片名: 鐵達尼號
外文片名:Titanic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凱特·溫斯萊特/比利·贊恩/比爾·帕克斯頓
類型:劇情/浪漫/愛情
首映:1997年11月01日
地區:美國
       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凱特·溫斯萊特,199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樂、最佳女配角、最佳化裝11項大獎,全球的票房收入為18億3540萬美元,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區歷史最賣座片的第一名,當之無愧的票房巨無霸,其紀錄迄今仍無影片能超越。
◆◆劇情簡介:
       為了尋找1912年在大西洋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和船上的珍貴財寶-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尋寶探險家布洛克從沉船上打撈起一個鏽跡斑斑的保險櫃,不料其中只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素描-一位佩戴著鑽石項鏈的年輕女子。這則電視新聞引起了一位百歲老婦人的注意,老人激動不已,隨即乘直升飛機趕到布洛克的打撈船上。原來她名叫羅絲道森,正是畫像上的女子。
    看著畫像,往事一幕幕重新浮現在老人的眼前:1912年4月12日,準備首航的泰坦尼克號停泊在港口,碼頭上人山人海,爭相目睹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最豪華的輪船。羅絲,一位美麗漂亮而又不乏氣質的貴族小姐與她的母親及未婚夫-鋼鐵大王之子卡爾霍利一同登上了頭等艙。與此同時,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年輕的流浪畫家傑克道森靠賭博幸運地贏到了三等艙的船票,高喊著“我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他在最後一刻登上了巨輪。泰坦尼克號啟航了,早春的大西洋上風和日麗,碧波萬裏,傑克和他的夥伴站在船頭眺望前方,高聲歡呼,興奮不已,仿佛此時世界已屬於他們......
【簡介】
泰坦尼克號(Titanic):20世紀初,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制造的一艘巨大豪華客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或是“夢幻客輪”。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頓駛往紐約,開始了這艘“夢幻客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難。電影《泰坦尼克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的故事拍攝的。
“泰坦尼克號”共耗資7500萬英鎊,噸位46328噸,長882.9英尺,寬92.5英尺,從龍骨到四個大煙囪的頂端有175英尺,高度相當於11層樓。是當時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
2006年5月,最後一名見證事件的女性生還者逝世,終年99歲。目前尚有兩名女生還者仍然存活,但她們在意外時還不到一歲,因此不會對事件有回憶。
【建造過程】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號開始建造於北愛爾蘭的最大城市貝爾法斯特的哈南德·沃爾夫造船廠。船體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廠建造的奧林匹克級郵船的第2艘船。在當時是最大最有聲望的載人郵船。泰坦尼克號有260米長,28米寬,噸位46329噸(淨重21831噸),排水量達到了規模空前的66000噸!儘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間導致了更大的總噸數(比奧林匹克號多出1600噸)。她的船體還是和她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一模一樣大。船上有899名船員,可以運載3300名乘客。因為她也運送郵件,所以也叫皇家郵汽船泰坦尼克號。同樣碩大無比的4個煙囪中只有3個真正工作。剩下那個是個陪襯,唯一的實際用途是作為主廚房的煙囪。動力系統有三套主機:其中兩套為四汽缸往復式蒸汽機,一套蒸汽輪機,主機功率達到50000馬力,航速23~24節。
但是白星公司的興趣不在追求速度這方面。泰坦尼克號的麵包師比格斯回憶說:“……再不會有象她那樣的船了。我曾經在奧林匹克號、莊嚴號、伊莉莎白王后號……上工作過。它們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錯,就象奧林匹克號一樣,不過豪華得多。比方大餐廳,奧林匹克號甚至連地毯都沒有。泰坦尼克號的地毯則厚得可以沒過膝蓋……再就是傢俱,重得你都抬不動。還有那些護牆板……他們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號卻把全部力量放在營建一個豪華與舒適的空間上……她的確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說出來的是一種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號使得所有建造與設計她的人都受到誘惑。這種誘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後,越來越膾炙人口。用《造船家》雜誌的話說,泰坦尼克號“在許多細節方面模仿了凡爾賽宮……擺滿路易十五風格傢俱的休息室,風格類似法國的小特裏亞農宮沙龍,壁爐上的雕刻作品是《凡爾賽宮的狩獵女神》。還有其他精美的浮雕和藝術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黃銅裝飾,吊燈和壁畫,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艙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頭取暖設備。泰坦尼克號在當時是無可比擬的奢華。儘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盡全力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服務水準。對頭等艙的乘客,她提供了3臺升降機;作為一種革新,她給二等艙的乘客提供了一臺升降機。經濟艙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樓梯。
她最著名的一個特點就是她豪華的樓梯了。詹姆士·卡梅倫在他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忠實的再現了這個樓梯。
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儘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細節部位並不一樣。在經過奧林匹克號首航的觀察發現,A甲板的人會被水霧淋到,貫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這兩處缺陷都在泰坦尼克號上得到了改進,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裝為頭等艙豪華套房的私人專用露臺。
泰坦尼克號被認為是一個技術成就的定點作品。泰坦尼克號更津津樂道的是安全性。兩層船底,由帶自動水密門的15道水密隔牆分為16個水密隔艙,跨越全船。16個水密(不進水的)隔艙防止她沉沒。奇怪的是,這些水密隔艙並沒有延伸得很高。頭兩道水密隔牆與最後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間的八道牆則只設到了低一層的E甲板。雖然如此,其中任意兩個隔艙灌滿了水,她仍然能夠行駛,甚至四個隔艙灌滿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狀態。當時的人們再也設想不出更糟糕的情況了,所以稱泰坦尼克號為“永不沉沒的船”。一個船員在航行中對一個2等艙女乘客西爾維亞·考德威爾說:“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
【處女航】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號完成了裝潢工作,處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奧林匹克號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楣的碰撞(與皇家海軍的霍克號巡洋艦相撞)耽擱了泰坦尼克號的最後收工。她的處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還要在4月1日進行海上試航。一切圓滿。泰坦尼克號於3日抵達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號錨地,等待10號那天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作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於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罷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點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遲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所以從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郵船煤艙裏搜刮乾淨了所有的煤塊。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碼頭,萬頭湧動。“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啟程駛往新世界。碼頭上擠滿了乘客、來送行的家屬、行李搬運工和海關的檢查人員。上午11點,一號煙囪噴出了白色的蒸汽。29臺鍋爐中的25臺開始依次生火。中午12點整,泰坦尼克號在拖船的拉動下慢慢離開了碼頭。兩個外側螺旋槳開始攪動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號依次駛過了停泊在港口中的莊嚴號(不是後來德國賠償的那艘)、費城號、聖路易斯號、海洋號和紐約號郵船,鳴笛向它們致意。這艘46000噸的大船似乎對其他船隻很有吸引力。在水流吸力作用下,紐約號郵船的船身開始向泰坦尼克號靠近,幸好錨鏈和纜繩及時地拉住了它。泰坦尼克號的拖船伏爾甘號把紐約號的船身頂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郵船開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航行。
當天晚7點,泰坦尼克號抵達法國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貨物搭乘“遊牧”號和“交通”號兩艘專用擺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號,包括美國富翁阿斯特和瑪格麗特?布朗夫人--後來被報紙稱作“永不沉沒的尊貴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號抵達愛爾蘭的昆斯敦(今天的科克)。一批對新世界充滿憧憬和希望的愛爾蘭移民登上了船。一個乘客在這裏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後來成了泰坦尼克號的絕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裏價值連城。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泰坦尼克號選擇了距離較短的北航線。氣溫不斷地下降。但天氣非常晴朗。事後倖存的船員說,他們以前從來沒看到過這麼寧靜的北大西洋。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號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節。儘管認為卡納德公司只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藍飄帶來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船上的電報員菲利普忙著替頭等艙乘客們拍發昂貴的私人電報,大多是報平安的廢話和股票買賣交割的指令。
【泰坦尼克號沉沒】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上的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磷光。泰坦尼克號以22節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史密斯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遠。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儘管為頭等艙定制了鍍金的樓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編織地毯,白星公司卻沒有給瞭望員配備望遠鏡!!11點40分,瞭望員弗雷德裏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很快的速度變大。他敲了3下駕駛臺的警鐘,抓起電話:“正前方有冰山!”。接電話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當時最好的選擇,要麼是加速的同時左滿舵,冒一些風險;要麼是減速的同時用堅固的船頭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個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這次碰撞的結果,後來人們都知道了。但當時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卻反應不一。頭等艙和二等艙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陣輕微的金屬刮擦聲驚醒了。船身輕微震動了一下。有人以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為是觸礁了,還有人以為是螺旋槳發生了故障。但是下麵船艙的乘客感覺到的震動劇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塊掉到了船艙裏。底層統艙的移民乘客更是心驚肉跳地發現,冰冷刺骨的海水正從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漫過門縫。船很快停了下來。一些乘客披上外套來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氣溫則低達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號的窗戶裏發出溫暖的淡黃色燈光。四根高大的黃黑兩色煙囪中冒著白色的蒸汽煙霧。突然,有三根突然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嘶叫聲。懂得蒸汽機的乘客知道,這是船上的鍋爐安全閥門在釋放掉多餘的過熱高壓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長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斯一道檢查受損情況。前面的五個隔艙都湧進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條不紊地漫過H甲板。在郵件艙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成包的郵件漂浮在海水上。檢查過所有水密艙之後,安德魯斯平靜地對史密斯船長說:“這艘船沒救了”。史密斯船長問還能剩下多少時間,得到的答復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小時。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15日淩晨0點5分,史密斯船長下令準備放救生艇。0點15分,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聖殿山號、卡納德公司的喀爾巴阡號、俄國貨船緬甸號,還有法蘭克福號、佛吉尼亞號……都在加速向出事地點趕來。例外的是,就在18海裏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亞人號的收發報員則在這時關掉電報機睡覺去了。這艘船已經被浮冰困了將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沒什么大事,好像也不會發生什么大事。
0點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0點55分,泰坦尼克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救生艇邊的工作則是亂七八糟,儘管婦女和兒童(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不過這也不能怪船員,當時的航海界都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損壞甚至傾覆。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設計得很結實,但是船員們不知道這一點。結果可以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還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後被救上救生艇)。到1點40分,最後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註定要在幾十分鐘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象紳士一樣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禮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個紳士”。來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讓給一個孩子的母親,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則拋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員、他的船,在最後一刻跳進救生艇。人性的善與惡,在這裏被揭露無遺。隨著湧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來越多,船尾逐漸離開水面,高高地翹起。淩晨1點35分,海水浸入了鍋爐室。2點10分,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2點13分,船上29臺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衝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2點17分,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2點18分,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泰坦尼克號船身從三、四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2點20分,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鐘之內就緊跟著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們很快就失去了知覺。等待他們的是迅速的體溫喪失,神經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們也被凍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憑藉堅強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緊緊扒住翻覆的2號救生艇。6號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堅決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員狠狠地威脅了一通。一直到3點30分,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喀爾巴阡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4點鐘,喀爾巴阡號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系上救援纜繩。泰坦尼克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喀爾巴阡號的船長和牧師在大餐廳主持了一次悼念儀式。8點50分,掉頭返回紐約。
11月18日,喀爾巴阡號抵達紐約港。經過自由女神像時,上萬人在曼哈頓島的巴特雷海岸觀看。在54號碼頭,大約3萬人佇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號上的倖存者。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當時人們的震驚程度,不亞於本世紀美國的9.11事件。大西洋兩岸許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美國總統塔夫脫互致唁電。德皇威廉二世也拍發了弔唁電報。
【事故的後果和影響】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她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到泰坦尼克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年的安穩和太平。科技穩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埃菲爾鐵塔之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處女航中就沉沒了。泰坦尼克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汙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
這場災難震驚了國際社會。因為它向一些人證明瞭:人和人們的技術成就無法與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當時的煉鋼技術並不十分成熟,煉出的鋼鐵在現代的標準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號上所使用的鋼板含有許多化學雜質硫化鋅,加上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鋼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號撞擊示意圖和大眾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說法。包括全船沉沒;船身近第2及第3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各自以垂直沉沒;船身近第3及第4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9月1日,當著名科學家巴拉德在紐芬蘭東南約380英里海域找到泰坦尼克號殘骸,分別是前2支煙囪的船頭部分,以及第四支煙囪之後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證明了第3個理論。而這個理論在其後由詹姆斯·卡梅倫執導電影“泰坦尼克”體驗出來。當時大家都認為,由於第3支煙囪的船身部分已經被炸毀成碎片,永遠找不到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贊助的考古隊伍,在船尾殘骸後500米找到這船身部分,殘骸約12米乘27米,船底的紅色油漆還清楚可見。這個發現更推翻了過去20年的“雙截論”。科學家相信泰坦尼克號,是折開3截後沉沒。
泰坦尼克號沉沒時的確使用了國際通用的摩爾斯電碼遇難信號SOS,但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國際無線電通訊會議第一次提議了SOS信號。1908年國際社會認可了這個提議並慢慢開始廣泛使用,這已經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國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少使用SOS信號,他們更喜歡老式的CQD遇難信號。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發送CQD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發送SOS吧,這是新的呼叫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發送它了!然後菲利普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求救信號最終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亞號收到,因為她並沒有24小時都監聽無線電。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極大地影響了船的製造和無線電電報通訊。 1913年12月12日,英國倫敦因此召開了第一屆海上生命安全國際大會。大會制定的條約導致了國際冰山檢測組織的形成和資金投入。該組織的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下屬部門,直到今天她還在檢測和報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脅航船的冰山。條約也一致達成一個新規定:所有的載人船隻應該有足夠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在船上的人,並且適當的相關訓練也應該進行。還有就是無線電通訊應該24小時開通,加上一個2級備用電源,這樣就不會漏掉呼救的信號。條約也同意:從船上發送任何火箭必須被解釋為一種求救信號。
就是過了1個世紀後的今天,幾個關於泰坦尼克號和它的沉沒的荒誕說法仍然存在。一個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點的舵可以避免這場災難。大點的舵的可能會拯救她,當時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說,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實上,按今天對輪船的規定看,泰坦尼克號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種說法是:泰坦尼克號上的救生船不夠。實際上,她的救生船數量是符合英國的法律規定的,該項法律定的數量不是基於乘客數,而是基於船的噸位。當時所有船的救生船數量都遠遠低於需要的數量,當時救生船的目的那時不是用來裝下全體乘客的;它們只是用來從一艘下沉的船上轉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時,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規則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載人數是船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可以搭載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還為這種“對乘客安全高度負責”的額外配置沒有引起公眾注意而感到不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永久性的改變了這種救生策略。泰坦尼克號沉沒後,制訂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規。對救生艇的要求很簡單:必須能容納下船上的所有人員。各大海運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來進行改造工作。事實上,即使她有可以裝下更多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確保會有更多的人獲救,因為在她下沉時,船員們沒有時間來放下所有的救生船!還有一種說法是:機械組的船員堅持他們的崗位到了最後。1988年出版的一本書也提到這個讓它永垂不朽了。事實是,機械艙在1:15AM就被淹沒了。在下沉的最後時刻,機械師們和燒爐工人們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樣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沒有獲救的任何希望。
【關於泰坦尼克號的電影】
《泰坦尼克號》是以下四部根據泰坦尼克號處女航時撞擊冰山而沉沒一事改編的電影的名稱:
1.《泰坦尼克號》,於1915年拍攝的一部義大利無聲電影,導演是Pier Angelo Mazzolotti
2.《泰坦尼克號》,成片於1943年,由德國導演Werner Klingler和Herbert Selpin拍攝
3.《泰坦尼克號》,成片於1953年,導演是Jean Negulesco
4.《泰坦尼克號》,1997年的好萊塢大片,導演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Leonardo DiCaprio)和凱特·溫絲萊特(Kate Winslet)
詹姆斯·卡梅隆導演《泰坦尼克》介紹
派拉蒙電影公司與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於1997年將“泰坦尼克號”的事件改編為電影,在全球各地上映,轟動全球。
該片拍攝歷時五年,耗資二億五千萬美元。影片在將近五年的精心籌畫準備下,於1996年七月開拍,經過一年痛苦掙扎及無數次上片延期,終於在1997年12月年底大功告成。事事求完美的詹姆斯·卡梅隆也在片子用盡極度的電影特效之下,以超越兩億五千萬美金的預算,讓【泰坦尼克號】成為影史上最昂貴的電影。並且位居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是世界電影史的一個神話!
[影片名稱]泰坦尼克號  
[領銜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    凱特·溫絲萊特
[影片地區]歐美電影
[影片類型]劇情片。當時電影史上第一昂貴的電影,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沉沒之船上永不沉沒的愛情絕唱,一部人類應時時審視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內容介紹]
為了尋找1912年在大西洋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和船上的珍貴財寶-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尋寶探險家布洛克從沉船上打撈起一個鏽跡斑斑的保險櫃,不料其中只有一幅保存完好的素描-一位佩戴著鑽石項鏈的年輕女子。這則電視新聞引起了一位百歲老婦人的注意,老人激動不已,隨即乘直升飛機趕到布洛克的打撈船上。原來她名叫羅絲道森,正是畫像上的女子。
看著畫像,往事一幕幕重新浮現在老人的眼前:1912年4月12日,準備首航的泰坦尼克號停泊在港口,碼頭上人山人海,爭相目睹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最豪華的輪船。羅絲,一位美麗漂亮而又不乏氣質的貴族小姐與她的母親及未婚夫——鋼鐵大王之子卡爾霍利一同登上了頭等艙。與此同時,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年輕的流浪畫家傑克道森靠賭博幸運地贏到了三等艙的船票,高喊著“我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他在最後一刻登上了巨輪。泰坦尼克號啟航了,早春的大西洋上風和日麗,碧波萬裏,傑克和他的夥伴站在船頭眺望前方,高聲歡呼,興奮不已,仿佛此時世界已屬於他們。羅絲在上層社會的交際圈中生活,早已厭倦了貴族們的無聊談話,感覺自己無異於籠中之鳥,她愁眉不展地來到甲板上眺望遠方,排遣愁情。傑克一看到羅絲,就被她的氣質所深深吸引。夜幕降臨,又一場燈紅酒綠之後,羅絲對未來和婚姻感到萬分無奈;她沖向甲板,試圖跳入大海結束一生。傑克及時發現並且在關鍵時刻以自己的真誠和獨到的幽默說服了羅絲。儘管卡爾很不情願,但為答謝傑克的救妻之恩,他只好邀請傑克到頭等艙裏進餐。卡爾本想借機寒磣傑克一番,沒想到傑克在餐桌前的坦誠之言竟博得滿堂喝彩。傑克和羅絲兩人從此相識並開始瞭解對方,羅絲向傑克吐露心中鬱悶:\"我覺得這一生不外如此,就象已經活了一輩子似的。無數的宴會、舞會、遊艇賽、馬球賽,能接觸到的都是思想狹隘、有口無心的人。我感覺就象站在懸崖邊,沒人拉我回來,沒人關心,甚至無人理會。”在傑克的開導和陪伴下,羅絲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快樂,燦爛的笑容終於重新洋溢在她的臉龐。羅絲的未婚夫卡爾發現了傑克和羅絲的來往之後,心中十分不快,他送給羅絲一條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鏈“海洋之心”,並對她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意圖博得羅絲的歡心。然而在羅絲的眼裏,卡爾只是一個十足的勢利小人,她從心底裏不願嫁給他。可是在母親與未婚夫的壓力之下,羅絲不得不有意回避傑克的感情,可正因為這樣羅絲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深深的愛上了傑克。從相知到相愛,雖然只是短短幾天時間,羅絲和傑克已經無法分開。在臥室中,羅絲戴上了“海洋之心”,由傑克繪出了那張令她永生難忘的畫像。羅絲決定無視家庭和禮數的壓力在泰坦尼克號靠岸後與傑克一起生活,幸福似乎距離這對情侶僅咫尺之遙。白星航運公司經理布魯斯伊斯梅為了讓泰坦尼克號創造橫跨大西洋的最快紀錄,不顧潛在的冰山威脅暗示船長史密斯提高船速。14日夜晚,海面出奇的平靜,泰坦尼克號仍然全速行駛。瞭望臺發現正前方的冰山後立刻通知了駕駛艙和大副,可是慣性極大的輪船已來不及躲避, 船身右側被冰山割裂,六個艙室進水。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將在兩小時內沉沒。而此時船上的救生艇只夠一半乘客使用,船上陷入一片恐慌。不料,這時傑克卻被霍利以偷竊鑽石之名栽贓陷害,並被關在下層船艙。不明真相的羅絲隨眾人一起在甲板上等候救生艇,可她終究還是相信傑克是無辜的。羅絲不顧一切回到空無一人的船艙尋找傑克,並在緊要關頭找來救生斧救出他。兩人來到甲板,羅絲在傑克的勸說下上了救生艇。救生艇徐徐放下,羅絲神情恍惚,突然她放棄了也許是最後的逃生機會跳回泰坦尼克號,這對情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夢幻之船”泰坦尼克號開始緩緩下沉。漆黑的海洋和天空連成一片,無情的吞噬著絕望的乘客。傑克帶著羅絲跑到船尾,爬上欄杆(也就是他們愛情開始的地方)堅持到最後,直到泰坦尼克號沉沒。兩人全力掙扎出巨大的漩渦之後,傑克將羅絲推上一塊漂浮木板,自己卻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幾個小時之後,救援船返回救起了奄奄一息的羅絲,而此時早已凍僵的傑克卻被冰海無情的吞沒。羅絲信守對傑克許下的諾言,勇敢地活著。 八十四年後,羅絲又來到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地方,將“海洋之心”拋入海中,以告傑克在天之靈……
[獲獎情況]
《泰坦尼克》1997年底公映以來,獲得巨大的成功,曾獲得金球獎的四個獎項。
美國第70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奧斯卡金像獎)於1998年3月23日晚頒發。故事影片《泰坦尼克號》共獲11項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輯獎、最佳插曲獎、最佳音樂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音響獎、最佳音響編輯獎和最佳服裝獎。
此影片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恆》),經加拿大歌手Celine Dion席琳·迪翁演唱,為其影片增添了不可磨滅的色彩,此歌曲也成為了樂壇又一經典名作。  
My Heart Will Go On歌詞欣賞
《My Heart Will Go On》
from Titanic
Sung By \"Celine Dion\"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
I see you, I feel you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
Far across the distance
and spaces between us
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
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
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
Once more, you opened the door
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Love can touch us one time
and last for a lifetime
And never let go till we\'ve gone.
Love was when I loved you,
one true time I hold you,
In my life we\'ll always go on.
Near, far, wherever you are
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
Once more, you opened the door
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You\'re here, there\'s nothing I fear
And I know that my heart will go on.
We\'ll stay, forever this way
You are safe in my heart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泰坦尼克號的凶兆 】
  1898年,英國作家摩根·羅伯森寫了一本名叫《徒勞無功》的小說。小說寫了一艘號永不沉沒的豪華巨輪,名為泰坦(Titan)號,從英國首航駛向大洋彼岸的美國。這是人類航海史上空前巨大也最豪華的客輪,船上裝備了當時力所能及的一切華貴設施,滿船裝載的都是有錢的乘客,人們在這巨輪上盡情地享受著。但是,這艘巨輪首次出航就在途中撞上冰山,悲慘地沉沒,許多乘客葬身海底。
誰也沒有料到,這本小說中寫的故事,竟成了十四年後不幸的現實。1912年4月有4日夜間,當時最大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因撞上冰山而沉沒。
悲劇發生後,有人想起這篇小說,發現除了船的名字幾乎相同外,兩者還有眾多的極其相似之處:
兩船都是初次出航就沉沒,其原因都是撞上冰山,肇事地點都在北大西洋。
兩船航行的時間都是在四月份,航線都是從英國到美國。
“泰坦號”所寫的乘客和船員人數為三千人,“泰坦尼克號”乘客和船員人數為近三千人。
“泰坦號”設想重量為7萬噸,“泰坦尼克號”實際重量為6萬6千噸。
“泰坦號”長度為800英尺,“泰坦尼克號”長度略多於880英尺。
兩船的螺旋漿數均為三個,碰撞冰山的時速均為23裏。
還有一點相同的是,兩船出事後乘客傷亡慘重的原因都是因為船上的救生艇不夠。
有人比較了《紐約時報》所刊登的“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其情節、過程與羅伯森筆下的小說如出一轍。以至可以說,小說中的故事就是提前了十四年出現的“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寫照。
這一切真令人不可思議!
泰坦尼克號 Titanic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1998
最佳剪輯 Richard A. Harris
最佳剪輯 Conrad Buff IV
最佳影片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音響 Mark Ulano
最佳影片 喬恩·蘭道
最佳視覺效果 Michael Kanfer
最佳原創歌曲 Will Jennings
最佳視覺效果 Thomas L. Fisher
最佳視覺效果 Mark A. Lasoff
最佳剪輯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藝術指導-佈景 Michael Ford
最佳服裝設計 Deborah Lynn Scott
最佳音效剪輯 Tom Bellfort
最佳音效剪輯 Christopher Boyes
最佳視覺效果 Robert Legato
最佳音響 嘉裏·瑞德斯托姆
最佳攝影 拉塞爾·卡朋特
最佳藝術指導-佈景 彼得·拉蒙特
最佳音響 Gary Summers
最佳原創歌曲 詹姆斯·霍納
最佳音響 Tom Johnson
最佳原創配樂(劇情類) 詹姆斯·霍納
最佳化妝 (提名) Simon Thompson
最佳化妝 (提名) Greg Cannom
最佳女主角 (提名) 凱特·溫絲萊特
最佳女配角 (提名) 格勞瑞亞·斯圖爾特
最佳化妝 (提名) Tina Earnshaw
金球獎(Golden Globe)  1998
最佳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原創歌曲 Will Jennings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最佳原創配樂 詹姆斯·霍納
最佳原創歌曲 詹姆斯·霍納
最佳編劇 (提名)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男主角(劇情類) (提名) 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
最佳女配角 (提名) 格勞瑞亞·斯圖爾特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提名) 凱特·溫絲萊特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  1998
最佳女主角 凱特·溫絲萊特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1998
Best Special Effects (提名) Michael Kanfer
最佳攝影 (提名) 拉塞爾·卡朋特
安東尼·阿斯奎斯-音樂獎 (提名) 詹姆斯·霍納
Best Special Effects (提名) Mark A. Lasoff
最佳剪輯 (提名) 詹姆斯·卡梅隆
最佳影片 (

劇情照片

提出問題(250個中文字以內)
為了防止被大量張貼廣告,請輸入圖片中的安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