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艦隊DVD,易碟藍光專賣店-www.rutenmall.com
歡迎來到露天商城! 會員登入免費註冊/加入會員
以下*標為會員必填資料:
  *
  *
  *
  *
    【此項可留空不填】
  *【以09開頭+後8位】
  * 常用郵箱

聯合艦隊DVD,易碟藍光專賣店-www.rutenmall.com

首頁 > 藍光光碟/BD> 其他藍光
藍光原版【聯合艦隊】1981年
直購價:NT$450
  • 發音:日語發音
  • 字幕:中文字幕
  • 碟數:1
  • 集數:全集
  • 介質:BD
  • 包裝:全新盒裝
  • 運費:NT$150
  • 運送方式:貨到付款
數量:
溫馨提醒:支持黑貓宅配,全家、萊爾富、711門市!
  • 拍賣檔案
  • 問與答(0)
劇情簡介

LJ-2359A 聯合艦隊/連合艦隊/Rengo kantai‎ (1981)
【獨有原版及全中文導航雙模菜單】獨享東寶日本A區藍光收藏版,LPCM4.0高清無損原音,聯佳典範精准中文字幕,保留原版完整幕後花絮內容並附獨家全程中文字幕
日語LPCM4.0 評論2.0-448
日 英 中簡 中繁
●日本新聞
●製作發表會
●特攝未使用場景
●<聯合艦隊>資料
東寶耗資10億日元製作的特攝戰爭電影
一舉創下1981年度全日本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數兩大專案的紀錄
涉及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南太平洋海戰、萊特灣海戰和大和號“菊水特攻”等幾次重大戰役
導演: 松林宗惠
編劇: 須崎勝彌
主演: 永島敏行 / 金田賢一 / 中井貴一 / 丹波義隆 / 佐久田修
聯合艦隊 連合艦隊 (1981)
導演: 松林宗惠
編劇: 須崎勝彌
主演: 永島敏行 / 金田賢一 / 中井貴一 / 丹波義隆 / 佐久田修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81-08-08(日本)
片長: 145 分鐘
又名: Rengo kantai
劇情簡介
缺憾的全景之作:東寶作品《聯合艦隊》(1981)
  對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充滿了爭議與矛盾的日本海戰電影來說,1981年無疑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頭。就在這一年的8月8日,東寶印像株式會社推出了他們耗資10億日元製作的特攝戰爭電影《聯合艦隊》,一舉創下1981年度全日本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數兩大專案的紀錄(超越的是受眾廣泛的《機動戰士高達》劇場版)。繼1977年的《八甲田山》之後,《聯合艦隊》不僅標誌著東寶在戰爭電影拍攝史上的新紀元,也令日本海戰電影告別了將近十年的中斷期,迎來了成果輩出的1980年代。
  對起自昭和初年、在二戰後重新繁盛的日本海戰電影來說,1970年代是一個令人難堪的“空窗期”。在1972年今井正導演的《海軍特別兵少年》之後,整整九年間,非但沒有涉及海戰題材的新特攝電影問世,就連涉及太平洋戰爭與昭和史的新片也未嘗得見(上一部是1970年的《動盪的昭和史·軍閥》)。這一方面是因為1970年代席捲全球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整個日本經濟與日本電影工業遭受沉重打擊。1970年,著名的“大日本映畫會社”破產,東寶自身也不再製作電影,而是熱衷收買成品進行包裝再加工,耗資甚巨而市場前景莫測的戰爭電影自然難以獲得投資。另一方面,1976年和1979年日本軍政兩界連續發生“洛克希德事件”與“道格拉斯·格魯曼事件”,前首相田中角榮、前運輸相橋本登美三郎、右翼領袖兒玉譽士夫等政壇要員因舞弊和接受黑金鋃鐺入獄,執政的自民黨喪失眾議院多數席位,二度組閣的大平正芳甚至在任內因心肌梗塞猝死,接連的政治醜聞、動盪的政局難免令普通國民對向來宣揚責任意識、忠誠報國的戰爭電影抱以冷眼。1980年自民黨贏回兩院選舉後,日本政局趨向穩定,廣泛的財政重建也已開始,東寶在這個時候推出新作《聯合艦隊》,可以說是順時施宜。
  從二戰時期開始,日本戰爭電影的特長一直是刻畫人物和展示具體事件,從1944年的《雷擊隊出動》到1967年的不朽名作《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天》,乃至近年來的《沒有出口的海》、《吾為君亡》,往往側重於某一人物的具體經歷或某次重大會戰,卻甚少以全景式的篇幅回顧日本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歷程。《動盪的昭和史·軍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一空白,但側重點卻不是海軍。從這一點上說,《聯合艦隊》承襲的是《太平洋之鷲》(1953年)、《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1968年)這兩部“非主流”作品的譜系,並在事實上影響了後來的《大日本帝國》(1982年)、《間諜佐爾格》(2003年)等作品。
  《聯合艦隊》採用的是在當時尚不多見的雙主線結構(類似今天的美劇《羅馬》),雖然片長達145分鐘,故事線索依然清晰精當:第一主線是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從1940年三國同盟締結到1945年大和艦沉沒五年之間的興衰榮辱,重點描繪了空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南太平洋海戰、萊特灣海戰和大和號“菊水特攻”等幾次重大戰役,刻畫了山本五十六(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宇垣纏(聯合艦隊參謀長)、小澤治三郎(機動部隊指揮官)、伊藤整一(第二艦隊司令長官)等日本海軍史上重要人物的形象;第二主線則是敘述本鄉和小田切這兩個虛構的普通家族在戰爭和海軍中的經歷。知識份子家庭本鄉家的長子英一開戰時即投身海軍,恩加諾角海戰中在瑞鶴號上戰死,弟弟真二隨後也投身海軍,並與未過門的嫂子陽子締結婚約,最後戰死在大和號上;普通船廠工人小田切武市多年來一直在等待海軍的召喚,終於在戰爭末期與剛剛自海軍兵學校畢業的獨子正人一同投身軍旅,並在大和號最後的航行中與兒子訣別。影片的整個發展過程中,不時對其編年史的意義加以突出,這在東寶的作品中還是首次嘗試。
  富有挑戰性的題材,自然要有一流的製作團隊來“搭臺”,優秀的演員“唱戲”。東寶毅然起用年過六旬的名導演松林宗惠擔當監督,可以說再合適不過。松林本人的經歷相當傳奇:他的父親曾是島根縣江津市櫻江町淨土宗(大乘佛教的一個宗派)寺院的住持,松林本人也曾剃度,在著名的佛教學校龍穀大學求學過。1943年9月,入海軍兵科預備學生(戰時徵召高中以上文化及商船學校出身的青年進行短期訓練,畢業後授予預備役少尉銜)第三期學習,畢業後到中國廈門擔任陸戰隊長,戰敗後復員。自1952年起,松林為東寶和新東寶印像會社擔任了35年導演,作品多達86部。他的代表作一是森繁久彌主演的“社長”系列喜劇,二就是戰爭題材影片。由於松村本人曾在海軍服役,拍起海戰電影自是別有心得。著名者如《戰艦大和》(新東寶1953年)、《人間魚雷回天》(新東寶1955年)、《太平洋之嵐》(東寶1960年)、《太平洋之翼》(東寶1963年),都是叫座一時的上品。以他為核心搭建的這個製作團隊,也是以大批的舊海軍親歷者為基幹:編劇須崎勝彌,原海軍少尉,飛行預備學生第14期出身,神風特攻隊的倖存者;歷史顧問豐田穰,原海軍中尉,海軍兵學校第68期、飛行學生第36期出身,參加過拉包爾航空戰;歷史顧問兒島襄,著名戰史學家,著有《太平洋戰爭》、《戰艦大和》、《天皇》等歷史作品。這個團隊在1955年拍攝《人間魚雷回天》時即開始合作,此次《聯合艦隊》的劇本系由須崎勝彌在其兩部歷史文學作品《神風之真實》、《蒼天之悲曲:學徒出陣》的基礎上寫就,並參考了海軍史學家伊藤正德的三部曲巨著《回想大海軍》、《聯合艦隊的榮光》、《聯合艦隊的最後》,最後再由兒島和親曆過大和號最後航程的小說家吉田滿修改完成,整個創作過程將近兩年。電影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瑞鶴號少年飛行兵中缽二飛曹,是松林導演根據他在擔任陸戰隊長時的一位下屬中缽二等水兵的形象塑造的,小田切正人中尉的原型則是須崎編劇在特攻隊的戰友、1945年戰死於沖繩的海軍少尉大石政則。親歷者的直觀感受再添加藝術加工,使本片(尤其是後半段)在歷史性和藝術性上實現了較好的統一。
  影片在演員的選擇上同樣煞費苦心。作為片中後期日本海軍最重要的人物以及正面塑造的形象,機動部隊指揮官小澤治三郎中將由大名鼎鼎的實力派男星丹波哲郎飾演。丹波有著多年出演戰爭電影的經歷,在1977年的《八甲田山》中出演兒島大佐,並憑藉1980年在名片《二百三高地》中兒玉源太郎一角的出色表現榮獲日本學院獎和金像獎兩項最佳男配角,後來又在《零戰的燃燒》(1984年)中飾演過山本五十六。但他的外形與小澤相差比較明顯,更多是靠演技和個人魅力來彌補。相比之下,其他幾位扮演真實歷史人物的主角,如飾演山本五十六的小林桂樹、飾演宇垣纏的高橋幸治、飾演豐田副武的田崎潤,乃至飾演伊藤整一的鶴田浩二,在外形和氣質上都與真實歷史人物十分接近。特別是山本陰鬱而堅決的個性,宇垣的強橫,豐田的固執,伊藤作為決策者無可奈何的心情,甚至虛構的兩位家長本鄉直樹和小田切武市因為個人背景和文化程度而體現出來的言行、舉止上的差異,無不一一顯明。對熟悉這段歷史的日本國民而言,觀看本片時自然有一種身臨其境、昨日重現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一老一少兩位演員。飾演本鄉直樹的森繁久彌是日本電影界的國寶級巨星,迄今依然健在(今年已95歲)。早在二戰之前,他就是寶塚新劇團(東寶會社前身)的台柱,能演戲、會唱歌,還能自己創作歌曲。1939年起森繁在偽滿洲國的“電信電話放送局”工作了6年,與大名鼎鼎的甘粕正彥過從甚密。戰後他轉型為電影演員,在東寶的18部“社長”系列和29部“驛前”系列喜劇中均擔任主角,還曾出演《二百三高地》中伊藤博文、《關原》(1981年)中德川家康這樣的重量級角色。森繁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以通俗表演藝術家身份獲得文化勳章之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歌曲《知床旅情》就是由他本人填詞作曲的。《聯合艦隊》中他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僅僅第一次出場時擊掌高歌的風采就足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小”那位演員則是這年剛滿20歲的中井貴一,他在片中飾演小田切家的獨生子正人中尉,並憑藉這個處女作角色捧得第5屆日本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人獎。
  作為一部拍攝於1980年代初期的海戰電影,《聯合艦隊》在道具和特效製作上的水準雖然不及今日的大片,但比起1960年代末期的《太平洋之翼》、《啊,海軍》等片已有了質的提高,在日本獨立拍攝的戰爭片中也是屈指可數。為了真實表現大和號戰列艦最後出擊的場景,攝製組在東京的石川島播磨重工船廠訂造了一個1/20的大比例大和號模型(順帶提一句,2005年的電影《男人們的大和》所用的等比例大和號模型也是由該廠搭建的),全部由專業人員手工打造,當時耗資達9000萬日元(相當於今天的1.53億日元)。在2005年吳市海事歷史科學館為紀念終戰60周年而製作的大和號1/10模型公開前,這是史上最大的大和號模型。
  雖說是模型,在逼真性和製作精良程度上可絲毫不遜於實船。這個13米長的模型內部可容納3人,安裝一臺小型漁船用的水冷式柴油機,可以以6節速度出海航行,因此片中大和號所有的出航和海戰場景都是由模型在近海拍攝成(只有最後沉沒的情景是用1/40比例的較小模型遠景拍攝替代)。3座三聯裝460mm主炮內部有火藥發煙裝置,可以模擬實彈射擊的效果。東寶美術和東寶特殊美術的道具師細緻地製作了包括艦橋、煙囪、炮塔和桅杆在內的上層建築,特別是大和號剛完工時裝備4座155mm主炮的外觀(之前東寶涉及大和號的電影,使用的都是最終形態外觀的模型)。從影片中的實際效果看,除模型的效果略顯呆板外,基本沒有穿幫情況出現。可惜的是,這個1/20模型在電影拍攝結束後贈送給了東武動物公園,在該園的科學館門前陳列展覽了30餘年,卻在2004年底的一次暴風雨中不幸損壞,已經無法修復。如今,人們只能憑藉影片中的情景回味它的外觀。
  大和號是二戰題材的日本海軍電影中出鏡率最高的艦艇,相比之下,日軍機動部隊後期的主力航母瑞鶴號在以往電影中“露臉”並不多。《聯合艦隊》是第一部以較大篇幅完整描述萊特灣海戰和機動部隊末日的影片,為配合劇情,攝製組也為瑞鶴號打造了一個1/40比例的模型,同樣安裝有小型柴油機、具備自航能力,內部可容納1人,南太平洋海戰和恩加諾角海戰的場景均由這個模型來表現。至於航母的內部艙室構造,攝製組在神奈川縣茅崎市柳島海岸搭建了長達242.2米、與現實中的瑞鶴號等大的飛行甲板佈景,還在這個“甲板”右側安裝了一個和實際艦島等大的艦橋模型,內部各種佈景一應俱全。機庫的內部結構則是在攝影篷中搭建拍攝的。
  相比於道具師在軍艦模型上花費的精力,《聯合艦隊》中出場的飛機就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了。為表現後期日軍航空隊作戰的情景,劇組借用了保存在國立科學博物館的1架零戰21型實機(1972年從拉包爾近海撈起修復)以及保存於濱松基地宣傳館的1架零戰52甲型(1960年代從關島運回)進行拍攝,但包括99艦爆在內的大部分飛機是用等比例木制模型充數的,難免令苛刻的今日觀眾產生失望感。另外東寶的一個老毛病是喜歡“借用”之前拍攝的同類題材影片中的鏡頭以節約成本,熟悉《啊,海軍》、《太平洋之翼》等影片的觀眾不得不無奈地看著在空襲珍珠港、拉包爾航空戰、山本五十六戰死等場景中出現似曾相識的鏡頭……
  從《聯合艦隊》公映至今27年,日本電影界始終對其有著較高的評價。一般認為,該片開創了日本戰爭電影中“凡人角度看戰爭”的先河,相比於之前著重描述王侯將帥或盲目忠君的“軍神”之類的影片,更能激發當代國民對“為何而生,為何而死”問題的思考。但作為新生代日本戰爭電影的開山之作,《聯合艦隊》的缺點也是較為顯著的。
  日本電影的特長在於表現人物心理活動、刻畫主人公形象,這一點在《聯合艦隊》中體現的也很突出。同樣也是出於突出人物個性、強化影片藝術感染力的目的,編劇在情節的處理上並未嚴格按照史實,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做了修改和演義,嚴格說來這是有悖於嚴肅主旨的。這一點在影片後半段萊特灣一節體現的尤為突出,為突出宇垣纏和小澤的“英雄”形象,首先將歷史上傳達軍令給第一遊擊部隊的人物由神重德換成了宇垣,以暗示宇垣與栗田從一開始就有“勇士”與“懦夫”的分野。在海戰過程中,為表現栗田的怯懦猥瑣,又把宇垣塑造成反對撤退的“英雄”,這是背離歷史事實的。片中最誇張的部分發生在恩加諾角海戰的高潮,一邊是小澤的誘餌艦隊慘遭空襲、苦苦掙扎,另一邊卻把栗田艦隊拍成悠哉悠哉、無所事事,造成一種“此戰失利完全是因為栗田膽小愚昧”的臉譜化效果。在真實的戰場上,身體有疾、兩天兩夜未嘗睡眠的栗田健男已經在錫布延海空襲中遭受了相當損失,在氣候不良、通訊不暢而又與對手發生混戰的情況下,誤判形勢固然可歎,但並非不能理解。如果硬要把白臉往人物身上套,只能說是苛責之舉了。
  至於另一個問題,則不僅涉及到《聯合艦隊》一部影片,而且是整個“傳統流”日本戰爭電影的通病。司馬遼太郎在批評1970年代以前的日本歷史小說時曾說,日本的小說是“私小說”,重視的是對個人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的把握,但缺乏宏大的歷史視野,容易陷入自我陶醉、自我封閉的怪圈。這樣的評價同樣適合日本戰爭電影。《聯合艦隊》雖然是1980年代第一部大製作的戰爭影片,但其精神主旨仍是傳統的、純東方的,與1960年代的一系列影片一脈相承。這些電影逐步脫離了單純歌頌忠君、愛國的說教,但骨子裏始終透露出一種東方式的優越感。整部《聯合艦隊》中,“敵人”似乎只是個模糊的概念,美國軍人的形象並未在鏡頭前正面表現過。我們看到山本、小澤等日本“人傑”以上帝的口吻評述著世事,普通日本國民的堅韌、頑強,都在不住地傳達著製作者對往昔榮光和古老精神的眷戀,猶如《百年孤獨》中的馬孔多,走不出封閉的自我迴圈。說到底,歷史的價值既不該是單純懷念過往,也不應是沉重不堪回首。“東方精神”和民族個性本不是封閉和保守的,相反,倘若以更開闊的眼界、更健康的心態看待歷史和未來,往昔的寶貴品質同樣可以在現代社會傳承下來。
  無論如何,在日本拍攝戰爭電影的歷史上,《聯合艦隊》已經是一座後人難於超越的里程碑了。該片上映後當年取得了超過19億日元(約合今天的32.3億日元,即2.1億人民幣)的票房,比當年獲得學院獎最佳影片的《泥之河》、最佳導演獎的《遠雷》等任何一部影片都高。從這個角度來說,《聯合艦隊》可謂無冕之王。更重要的是,它的拍攝視角與藝術技巧深深影響了之後1/4個世紀的日本戰爭電影,一直到2005年佐藤純彌拍攝《男人們的大和》時,我們還可以從影片的成百上千個細節中看出《聯合艦隊》的影子。
(原載《現代艦船》A刊2008年第11期,發表時有刪節)

劇情照片

提出問題(250個中文字以內)
為了防止被大量張貼廣告,請輸入圖片中的安全碼